名  称: 关于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索引号: 15-2379-2018-00022
发布机构: 农委
主题分类: 农业农村,农村事业发展
成文日期: 2018-04-11
发文日期: 2018-04-17
有效性: 有效

各涉农区党委、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党组(党委)、市属企事业单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部分驻津单位党委(党组):

现将《关于做好2018年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天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领导小组

2018年4月11日

关于做好2018年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市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按照《关于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十项帮扶行动”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切实做好2018年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现制定指导意见如下。

一、目标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市委和市政府部署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落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培育乡风文明六项任务,突出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坚持区域统筹、镇村联动、“一村一策”,大力实施“十项帮扶行动”,确保到2018年底,困难村党组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70%的产业项目正式动工,40%的项目完成建设,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破零”,30%的村达到2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50%的村达到“六化六有”美丽村庄创建标准;60%的村达到区级及以上文明村创建标准,70%的村达到“平安村庄”创建标准。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1.强化村党组织政治功能。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化“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突出政治功能,深化“五好党支部”创建,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整顿后进支部,切实提升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健全并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开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高标准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工程,加强管理使用,切实发挥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信访稳定的综合阵地作用。

2.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全过程各环节,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严格人选标准,严把政治首关,落实“9个不能”,真正把“能干的好人”选出来用起来,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带领农民群众干事创业、增收致富。强化教育培训,坚持“边换届边培训”,在搞好市级示范培训的基础上,各区、镇要实施全员轮训,各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组要充分发挥自身政治优势,开展新任职村干部集中学习培训,持续提升政治素质和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工作本领。做好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同步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工青妇等各类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做好换届后续工作,指导村“两委”搞好工作交接。驻村干部不作为选举人、被选举人参与换届选举。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实施优秀青年农民培养工程,拓展发展青年农民党员渠道,注重从农民青年致富能手、返乡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外出务工青年、农村合作组织成员等群众中发展党员。坚持发展与选派相结合,实施动态管理,采取调剂大学生村官、选派公务员到村工作、招录农村党建社工、调整驻村结对帮扶干部等方式,推动每个村有2至3名以上35岁以下党员成为常态。加强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发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领作用,依托乡镇、村组建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实践小组,引领广大农村青年热爱党、听党话、跟党走。实施“天津先锋”工程,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搭建党员志愿服务、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户挂牌等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实践载体,使党员成为推动农村发展、引领群众致富的中坚力量。

4.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和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强化党组织对村级事务的领导,坚持和健全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严格党组织领导村民民主决策,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全面实行“六步决策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动形成科学有效、规范有序的农村治理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5.开展“文明村庄”创建。落实《文明村建设要则》和《关于指导困难村创建文明村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着眼实现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总目标,深入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道德,着力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品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保护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6.推进“平安村庄”建设。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平安村庄”建设的实施方案》部署要求,着力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工作体系,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打农村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平安创建,加强村级治安巡逻队伍建设,加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发展十户联防、治安承包、邻里守望等自防自治模式,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队伍,调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

(二)大力实施产业帮扶

1.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落实《关于支持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坚持“区负总责、镇域统筹、镇村联动、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因地制宜完善产业规划布局,制定实施产业发展方案。对区域优势较为明显、确实有产业基础、发展前景较好的村,采取“一村一策”、以村为单位打造项目;对缺乏产业基础、没有适宜项目的,必须采取乡镇统筹安排、打捆使用补贴资金、打包设计产业项目、村集体入股分红的模式制定产业发展方案。2018年底前,启动70%的产业项目建设,完成40%的项目建设。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办领办服务公司(合作社)或与相关公司合作,积极开展多元化农业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服务,发展农村绿化美化、农村物业管理、农村商贸服务、城市生活保障等新型业态,使其全部纳入产业化体系,延长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纽带,逐步建立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基地,不断提高农产品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切实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和综合效益。强化产业衔接,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或田头交易市场,加大仓储、包装、物流、冷链、配送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与流通企业合作,增强网络销售和物流配送服务水平,提高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和直供直销等规模。

3.加大科技支撑力度。落实《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农业技术帮扶实施方案》,搞好技术帮扶组与困难村对接工作,围绕困难村产业发展,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指导、网络信息平台远程指导等方式,为农民群众提供生产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实现向科技要效益、用科技促增收。以农业实用生产技术技能为重点,实施农业普及性培训、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职业农民培训,2018年每个困难村至少培训3名新型职业农民,1名农业技术骨干,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实现有参训意愿农民全覆盖。

4.创新金融帮扶渠道。落实《金融精准帮扶困难村实施意见》,坚持开发式帮扶、普惠特惠、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融资融智、综合服务的基本原则,各级金融机构要进一步丰富金融帮扶产品,加大帮扶开发资金和资源投放,保持信贷投入总量持续增长,优化困难村存贷款结构,提升金融帮扶质效。创新开展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机具、人人有服务”。各级政府及广大驻村工作组要主动对接,积极争取优惠扶持政策,协调落实政策资金,为困难村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

5.促进农民创业就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鼓励职业院校、培训机构面向困难村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增强就业能力,2018年力争有培训意愿的困难村劳动者都能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转移就业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将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村和低收入困难群体劳动力纳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各类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吸纳困难村和低收入困难群体中的劳动力就业。加大对农村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加大对困难群体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帮扶力度。

6.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健全完善帮扶产业项目与困难村、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指导困难村采取订单生产、利润返还、股份合作、“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让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分享产业项目收益。“一村一策”产业项目要优先流转困难群体的承包土地,优先安排困难群体就近就业,优先为困难群体提供技术指导和农资服务,鼓励和支持困难群体在致富能人、产业大户的带动下,通过将土地、劳务等有限资源参资入股、参与经营、分红,从根本上脱贫。

(三)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六化”基础设施和“六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实《关于做好结对帮扶困难村乡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的通知》、《市体育局关于开展结对帮扶困难村“十项帮扶行动”的实施办法》、《关于对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农家书屋提升改造提质增效的工作方案》等部署安排,健全完善多级财政投入、帮扶单位投入、农民自筹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加快推进“六化”基础设施和“六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到2018年底前,完成250个困难村“六化六有”建设。

2.推进困难村生态环境建设。落实《开展结对帮扶困难村村庄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实施以村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农村户厕改造提升、乡村公路建设提升、农村特色民居建设提升、村庄环境卫生管护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提升等“六个提升”,以及开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坑塘水系污染治理、畜禽粪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秸秆焚烧治理等“五项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困难村村庄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程,年内完成户厕改造2.4万座;提升村庄环境卫生管护水平,每季度开展一次环境集中清整活动;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困难村污水收集、处理的能力和水平;开展坑塘水系污染治理,结合河长制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坑塘水系日常管理和维护;开展畜禽粪污治理,年内完成困难村所有大型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工作;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60%以上;开展秸秆焚烧治理,实现小麦秸秆全量化利用,做好玉米、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3.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困难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建设做好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据当地农田水利发展规划,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充分考虑困难村需求,因地制宜编制困难村年度农田水利和农村饮水提质增效项目实施方案,切实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饮水安全条件。实施困难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电网改造力度,加快解决“卡脖子”、“低电压”问题,完成30公里110千伏线路、479.51公里10千伏线路建设。

(四)加强社会救助保障

1.强化教育资助保障。建立健全以“奖、贷、助、补、减”多种措施有机结合、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齐全完备的助学体系,加快落实对低收入困难群体在校子女的各项教育助学政策,进一步摸清不同类别学生的情况及需求,开展精准帮扶,帮助低收入困难群体减少教育费用支出,切实解决好低收入群体家庭大中专子女就业问题。进一步改善困难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对有需求的困难村,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积极推动幼儿园建设,逐步满足困难村儿童的入园需求。

2.强化住房安全保障。对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即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户、低收入困难户、因灾倒损户和其他贫困户等困难家庭,加快推进老旧危陋住房改造工程。到2018年底前,困难村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即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户和低收入困难户等四类重点对象的C级危房全部进行维修改造,D级危房全部大修加固或拆除重建。

3.强化医疗救助保障。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等部署要求,做好低收入困难群体医疗救助保障工作。积极探索整合相关资源,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对困难村乡村医生开展业务培训,为每户困难群体建立单独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小病不出村”。充分发挥村卫生室服务网底作用,面向困难村居民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4.强化社会兜底保障。对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进行再排查再识别,精准识别、精准纳入、应保尽保,逐户建档立卡,实现动态管理。对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困难家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各区要设立社会救助基金,对遭遇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急难问题的低收入困难群体进行点对点帮扶救助,形成市、区、镇三级联动、分级负责、分层救助的应急救助体系,做好“救急难”工作。

5.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继续实施“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组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组开展“一对一”、“几对一”的结对帮扶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工作,到2018年底前实现全覆盖。积极组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营企业到困难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的精准帮扶,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帮扶的协调服务机制,构建社会帮扶信息服务网络。

三、组织领导

全市各帮扶单位、区、镇、村和驻村工作组、技术帮扶组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会议精神,统筹谋划,落实保障,全力推进,不断把帮扶工作引向深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层层压实责任。各区要加强对帮扶工作的领导,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政策措施,周密部署推动,扎实做好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各帮扶单位要充分发挥“后盾”作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协调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抓落实。各乡镇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搞好衔接和服务保障工作,抓好驻村干部安全教育,严格驻村干部日常管理,保障驻村干部的工作生活,为开展帮扶工作提供更加有力地支持和帮助。市各涉农单位要围绕自身职能,落实工作责任,细化时间表、路线图,抓好“十项帮扶行动”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地落实。驻村工作组要会同村“两委”班子和技术帮扶组,紧紧围绕帮扶六项任务和“十项帮扶行动”,扎实推进困难村发展。技术帮扶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产业规划、技术指导、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各方面为困难村发展提供更大支持。

2.完善规划计划。各驻村工作组要聚焦帮扶目标任务,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摸清查实村情民意,紧密对接各区、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精准制定工作措施,逐村制定完善结对帮扶困难村三年总体规划和2018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帮扶项目可操作、能落地。要严格评审程序,帮扶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要严格按照“六步决策法”、“四议两公开”和乡镇审核、区级把关的流程逐级上报评审,并报市结对帮扶办备案。

3.加强督查指导。各帮扶单位、各区要强化督查抓落实,认真梳理帮扶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帮扶任务、帮扶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限,实行项目化推进和挂账督办,坚持专项检查与日常督查、明察与暗访相结合,通过听取汇报、专项调研、查阅档案、随机抽查等方式,重点对帮扶任务和产业发展方案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开展好年度考评考核工作,确保各项帮扶工作落实到位,实现年度工作目标。

4.用足用好政策。市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会同各区积极整合统筹各类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各区、镇、村和驻村工作组要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平台,用足用好用活各类政策资金资源,为困难村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要落实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定期开展审计监督工作,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实用。

5.严格教育管理。各区、乡镇要加大对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区级集中培训、乡镇专项培训、远程教育、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确保年内培训不少于56学时,切实提高驻村干部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日常管理,广泛开展安全警示教育,严格请销假等工作制度。广大驻村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勤俭节约、廉洁自律,自觉接受村“两委”和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监督,在帮扶中不断增强做群众工作、处理基层事务和服务群众的本领,以实际行动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6.广泛宣传报道。各帮扶单位、各区要及时总结推广帮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选树一批规划计划制定好、工作进度快、成效较为明显的帮扶工作典型村,采取“互看互比互学”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结对帮扶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工作成效,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